潜江市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
工 作 计 划
工 作 计 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高度聚焦“江汉平原枢纽城市”战略定位,紧紧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校长、教师专业标准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能力为核心,按照“统筹规划、改革创新、按需施训、注重实效”的原则,认真组织实施培训活动,高标准完成培训任务,为加快推进潜江教育事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工作目标
总体目标: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和品德高尚、业务精湛、治校有方、人民满意的中小学干部队伍。
具体目标:
(1)数量目标:为全市6000余名校长、教师修满每年72学时提供支持和指导;
(2)质量目标:改进培训内容、转变培训方式、提高培训质量,促进校长、教师能力水平不断提高;
(3)效益目标:围绕市教育局年度中心工作开展专题培训,促进潜江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4)系统目标:抓好“国培”“省培”,所有培训项目评价指标在全省居前三;总结本地经验,争取在全省继教系统产生一定影响。
三、工作思路
继续完善“导—训—考—评”工作机制,不断丰富“六三式”培训模式(“三导向、三统筹、三服务、三结合、三登记、三考评”),以打造潜江培训特色为追求,以抓实三类培训为重点,以服务潜江教育质量全面提升为宗旨,促进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快速发展。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导向机制。学校是抓好教师教育的主体,教师培训的主阵地在学校。加强对校本培训的引导和督促,是落实培训目标的重要措施。市继教中心通过“规划”引导、“计划”指导和“简报”督导来发挥导向作用。
2、强化三级责任。“学校抓活动、学区抓管理、中心作统筹”。学校根据全市统一安排,结合本校实际扎扎实实抓好校本培训活动,认真完成好非集中培训学时任务和部分集中培训学时任务;学区要充分发挥管理职能,组织开展教师“五优”竞赛、研课磨课、专题培训等活动,切实完成好部分集中培训学时的任务;市继教中心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继教工作做好统筹安排。
3、优化培训体系。认真抓好三类培训,一是校本培训,以学区、学校为主体,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抓好全员培训。切实抓好各类《标准》的学习贯彻,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深钻业务,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提高教育教学实际能力”。二是市级集中培训,以市继教中心为基地,组织集中培训。三是市级以上培训,以“国培计划”“卓越工程”为依托,通过多种形式提高培训水平,大力加强骨干教师培训,培养一批“种子”教师,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加强资源建设。依靠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利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推进线上线下结合的课程共享与应用。拓展培训者队伍渠道,遴选熟悉教育规律、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教育管理干部、本土专家、优秀校长担任兼职培训者,建立市级培训专家库。邀请全国知名教育专家到潜江讲学,提高我市教师培训的学术水平。
5、完善考评机制。学校每学年对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考核,每年确定一个专题,包括普通话、三笔字、信息技术、教学能力、班级管理能力、家校沟通能力等。每年进行一次新课标及教材教法考试(开卷)。市继教中心在总结过去几年“三项基本功”考试工作的基础上,建立起中小学教师“三项基本功”考试长效机制。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评估细则》和《学区(分局)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评估细则》,将继教工作纳入到市教育督导室“一月一督导”和年终综合督导评估体系。
6、抓好“名师工程”。继续抓好抓好名师辐射引领培训,进一步建好名师工作坊,落实每学期“四个一”任务。举办“名师研修班”,培养名师群体和梯队。探讨“面授+远程”的培训方式,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组织高端培训,提高学术品位。组织本市专家,实施“结对指导式培训”,帮助名师、名校长共同总结、提炼,迅速成为“五有”名师(有教育思想、有教学风格、有研究专题、有技能特长、有人格魅力)和“六有”名校长(有丰厚的文化底蕴,有开阔的教育视野,有系统的办学思想,有科学的管理套路,有踏实的工作作风,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发挥名师辐射引领作用,努力做好“三个一”,即“带好一批新教师成长,指导好一个片区的师德建设,引领好一门学科教学的发展”。
五、工作任务
1、优化培训管理流程。继续完善《潜江市继教中心培训班管理流程》,进一步明确设计方案、制发通知、开班准备、组织培训、工作小结、编发简报及整理档案等环节的责任和要求。实行项目负责制,由项目负责人全面负责“国培计划”、市级集中培训等培训项目的相关事务。必要时安排其他人员协助,发挥团队互助优势。
2、优化培训协作机制。充分整合市内各种培训资源,发挥教研室、教科所、电教馆、体卫艺中心等业务部门职能,协作完成相关培训任务。积极倡导片区与片区、学区与学区、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互动、互助培训活动,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3、搭建远程培训平台。基于潜江教育城域网,依托各镇处初中、镇小录播教室,构建覆盖全市的远程培训平台,实现城乡教师即时互动,同步提高。抓好信息平台建设。坚持“一训一报”、“一月一报”,及时发掘“好学校、好教师、好成果”,做好典型经验、先进做法的总结与宣传推广。特别要办好“雏鹰专版”,鼓励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尽快挑起潜江教育的大梁。
4、创新教师培训模式。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认真执行教育部《送教下乡培训指南》《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乡村教师培训团队置换脱产研修指南》等乡村教师培训指南,积极探索适合潜江实际的乡村教师培训模式,提升教师培训实效。
5、完善学时管理办法。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教师培训学分管理的指导意见》。严格市级集中培训学时管理,确保高质量完成培训任务。加强对片区、学区、学校开展的集中培训及教师自主进行的非集中培训的规范管理,确保学时登记真实有效。以学时登记为抓手,促进学区、学校把“教师读名著”活动、教学基本功训练、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五优”竞赛等校本培训工作抓好抓落实,收集整理“教师成长档案袋”电子档和纸质文档,建好教师培训“台账”。
6、规划集中培训项目。(1)干部培训①校级干部任职资格培训,参训对象为未取得任职资格的校级干部和后备干部,每人300学时。②与北师大合作开办校长高级研修班,遴选35名中小学骨干校长参训,每人180学时。③中小学副校长及中层干部提高培训,每人每年36学时。④暑期全市教育干部集训,参训对象为各学区(分局)主任(局长)、中小学校长、局直各单位、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每人每年12学时。(2)教师培训①新教师培训,参训对象为近几年招聘的新教师,每人每年36学时。②班主任培训,参训对象为全体班主任,每人每年6学时。③名师高级研修,参训对象为近几年评选的名师、名班主任,与北师大合作办班每人180学时。④在职教师岗位培训,参训对象为除新教师、骨干教师、校级干部之外的全体教师,每人每年36学时。(3)其他专项培训①第三期心理咨询师培训班及已获得资格证的老师的实操培训②幼儿园园长、教师培训③紧缺学科教师培训④其他专职人员培训。
六、工作重点
(一)干部培训
1、建立干部培训学时管理制度,认真抓好干部全员培训,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2、与北师大合作办班,抓好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建立“名校长工作室”制度,建造优秀校长“孵化器”,促进“潜江名校长”学术水平再上台阶,带动一批优秀校长共同成长;
3、抓好副校长、中层干部提高培训,帮助他们开阔教育视野,更新办学理念,提升专业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师培训
1、进一步完善教师培训学时管理制度,切实抓好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在新形势下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
2、通过名师辐射引领,加大新教师培训力度,强化学区、学校职责,迅速提高新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保证潜江教育事业发展后继有力;
3、切实落实教育部研究制定的《送教下乡培训指南》《乡村教师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培训指南》《乡村教师工作坊研修指南》,探索建立潜江乡村教师培训模式,大力提高培训实效性。
七、上半年活动安排
三月份
1、学区、中小学继教干部培训班
2、筹备与北师大合作举办骨干校长高端研修
3、新任校级干部及后备干部任职资格培训
4、教学副校长培训班
5、教导主任培训班
5、幼儿园《幼儿教育学》全员培训(一)
6、班主任现场+远程培训班(一)
7、名师工作坊培训活动(一)
8、学乐云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一)
四月份
1、德育副校长培训班(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
2、德育主任培训班(家庭教育指导策略)
3、幼儿园《幼儿教育学》全员培训(二)
4、班主任现场+远程培训班(二)
5、名师工作坊培训活动(二)
6、学乐云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二)
7、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一)
8、督学培训
五月份
1、后勤安全副校长培训班
2、后勤主任培训班
3、幼儿园《幼儿教育学》全员培训(三)
4、班主任现场+远程培训班(三)
5、名师工作坊培训活动(三)
6、学乐云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三)
7、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二)
8、教研员、教科员培训
六月份
1、财会人员培训
2、紧缺学科(体音美)教师培训
3、幼儿园《幼儿教育学》全员培训(四)
4、班主任现场+远程培训班(四)
5、名师工作坊培训活动(四)
6、学乐云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四)
7、半年学时审核、登记;收集继教工作成果、整理好继教工作档案资料
8、筹备暑期干部集训